A股行情,誰主沉浮
機構和游資、基本面和情緒、長線資金和短線資金……幾組對比鮮明的關鍵詞悄然成為近期市場的關注焦點。
上周,A股發生了明顯的縮量回調,尤其是一些前期強勢的“游資票”大幅回落。近期機構重倉股的相對低迷和“游資票”行情的此起彼伏,還引發了市場關于定價權是否已經從機構投資者轉移到散戶游資等高風險偏好資金的討論。
不可否認的是,近期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游資主導特征,多家機構在采訪中認為,“游資行情”的崛起反映出當下市場情緒和流動性大幅修復,但定價權是一個多方合力、動態平衡的過程,不能簡單判斷誰對市場定價,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需要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共生共長、長線資金和短線資金各得其所。
游資活躍度達到歷史峰值
游資是“9·24行情”爆發以來的重要力量,尤其在10月9日以來的行情中占據主導地位。
一方面,游資偏好的小微盤和低價股漲幅明顯,但機構重倉股卻并沒有明顯的超額收益。數據顯示,自9月24日至11月15日,最小市值指數、業績預虧指數分別大漲133.29%、55.89%,艾融軟件、大地電氣等小微盤股大漲超500%,但同期基金重倉指數僅上漲了28.47%,明顯跑輸全A指數30.59%的漲幅,漲跌幅與市值大小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性。
另一方面,以兩融為代表的散戶游資力量高度活躍。如果以龍虎榜成交額(剔除重復數據)占全部A股成交額比例的20個交易日移動平均值來衡量游資活躍程度,截至11月12日,游資活躍度一度達到了1.64%,創2021年9月末以來新高,全市場融資余額達到1.84萬億元,突破2022年的高位,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
國投證券策略首席林榮雄在研報中指出,自“9·24行情”爆發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兩股明確的增量資金,一是在國慶節前后以權益ETF為代表的被動多頭崛起,二是近一個月以兩融為代表的散戶游資力量的崛起。
對此,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在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10月以來游資行情的崛起,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當前市場整體流動性較為寬松,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尤其在新興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小微盤和低價股的吸引力顯著提升,為游資的活躍提供了條件;
第二,近期A股市場散戶資金占比顯著增加,這些資金往往追求短期內的快速收益,與游資的短線操作策略相契合;
第三,市場情緒亢奮,投資者對短期炒作的偏好增強,為游資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環境;
第四,美國總統大選等宏觀事件,為游資提供了炒作題材。
“流動性是敘事的溫床,9月24日以來,市場情緒提升,成交量增加,顯示出市場情緒的高亢和流動性的充裕,這為游資提供了操作的空間;另外,游資更偏好主題性投資機會,對基本面的關注度不如機構投資者那么細致,這種情緒和資金的集中進場,推動了市場的普漲階段,隨后進入分化階段,特別是計算機、傳媒等風險偏好高的板塊表現較好。”財通基金進一步表示。
匯豐晉信基金總結認為,市場在不同階段往往會展現不同的風格,比如當市場處于流動性推動的反彈階段時,小盤題材股往往會主導行情。當前政策對經濟托底修復的態度明顯,但基本面的改善仍需要時間驗證,市場難以形成穩定的一致預期,因此短時間可能無法形成合力,而游資擅長的小微盤股行情崛起更多反映了市場情緒的顯著修復。
定價權是各方合力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游資行情不斷走高,關于機構與游資爭奪定價權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比如林榮雄認為,長期以來,機構資金以及審美類似的北向資金擁有A股市場的主要定價權,但9月底反彈以來,偏股型基金整體取得了一定絕對收益,但是并沒有獲得超額收益,這說明短期內市場主動權從主動型公募機構和外資轉移到了散戶游資等高風險偏好資金以及ETF為代表的被動多頭資金。
實際上,在大部分機構人士看來,游資和機構的持倉差異較大,并不涉及定價權的爭奪問題。在A股以散戶為主的市場中,散戶、游資、ETF、險資等參與主體復雜多樣,合力形成的共振也呈現出多樣性,市場定價權也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財通基金認為,機構和游資在投資風格和喜好上存在明顯差異。機構偏好穩健,而游資偏好激進,導致游資參與為主的股票波動幅度較大,機構參與多的股票則表現相對穩健。“市場定價權這個概念,階段性是由增量資金來決定的,但拉長維度來看,成長價值依舊是投資的主線,所以不能簡單的說誰對市場定價,從長遠來看,價值對市場定價。”財通基金表示。
上海一位公募量化基金經理也表示,游資和機構持倉差異較大,游資對其買賣的標的價格會有一定的定價權,而對機構持倉影響不大;只是當前市場環境,游資增量資金相對較多,對游資偏愛的股票有一定影響。
上述基金經理補充認為,市場定價權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包括市場環境、市場參與者、增量資金等,而且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因素的影響力度不一樣。隨著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經濟基本面有望企穩回升,A股市場未來也有望長期向好,機構投資者偏好的、基本面過硬的績優股將更可能獲得資金青睞。
“在A股市場,各類參與主體復雜多樣,任何合力都有可能形成定價權。市場的定價權并非靜態,而是隨著資金流動和市場情緒的變化而不斷演變,這是一個復雜且動態的過程,涉及多種市場參與者和多種因素。在某些特定時期,游資和散戶的影響力可能上升,但這并不意味著定價權的改變,機構與游資之間更多是博弈關系而非直接的爭奪。” 姚旭升表示。
姚旭升認為,機構關注長期價值,而游資則側重于短期盈利。在一些情況下,游資的活躍可能推動某些個股的價格波動,但市場的定價整體仍然受到基本面和宏觀因素的影響,市場上的小作文和傳言并不完全反映實際情況,需要理性看待。
游資行情有降溫趨勢
其實,近幾個交易日以來,游資行情已經隱隱有降溫的趨勢,業績預虧指數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常山北明(000158)、艾融軟件、海能達(002583)等知名游資股已經從高點回調約30%,并帶動滬深兩市成交額縮量。
永贏基金認為,近期市場回撤,主要源于個人投資者做多情緒降溫、回歸冷靜。此前,市場交易活躍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做多情緒熱烈,導致市場無視重大事件的正反邏輯而無差別大漲,但隨著市場進入政策事件的冷淡期,主題炒作機會減少,個人投資者做多情緒逐漸降溫,市場成交量回落可以加以佐證。
上述上海量化基金經理提醒,游資主導的行情需要尤其關注交易量和資金流向,因為此類行情更多受流動性驅動,存在一定的交易博弈,待共識性的基本面主線出現時,共振的力量會縮小當前各類資金群體的熱度差異。
匯豐晉信基金也表示,游資主導的行情更多受流動性驅動,可參與度相對有限,從中長期角度看,市場最終還是會回到基本面與估值相結合的投資體系。
對于何時這輪游資行情將會退潮,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與過去不同,本輪的賺錢效應更為明顯,一定程度上會加大判斷游資主導行情何時終結的難度。從歷史上看,如果后續游資活躍度持續處于高位,一個潛在的基本面方面的重要前提是主題投資實現向產業浪潮的成功過渡,從而衍生出更多的主題與方向,如2013年至2015年、2020年至2021年;而如果并未出現兌現,那么在核心主題出現重大利空風險、重大基本面主線出現、外部事件沖擊下的宏觀波動率放大或監管態度轉變,都可能成為游資主導行情退潮的觸發因素。
各類投資者共生共長
回顧歷史,游資行情和機構行情的分化其實經常出現,但無論是游資還是機構,亦或是外資、散戶,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既要有參天大樹,也要有灌木叢林,需要各類投資者的合力。
對于機構投資者和游資如何在A股生態中發揮自己的力量,匯豐晉信基金表示,在一個健康的股市生態中,機構投資者應該成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基于扎實的基本面分析和對歷史行情的比較,在合理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成為市場定價的基石;游資作為市場最活躍的投資者,往往能夠通過短期交易為市場注入活力,提升市場流動性。從海外成熟市場看,最終大概率是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
姚旭升認為,在A股市場的生態中,機構和游資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時也與其他類型的投資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環境。機構投資者通過長期持有優質股票,為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減少市場波動,引導市場向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游資的活躍增加了市場的交易量和流動性,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機會,他們的短線操作可以快速反映市場情緒,為其他投資者提供市場熱度的參考。在一個健康的股市生態中,各類投資者應該各盡其職相互制衡,共同維護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財通基金認為,市場是開放的,能夠容納各類屬性的資金,市場里的標的也風格各異,適合各類投資風格的投資標的。市場的開放性為不同風格的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投資者尤其是參與游資主導的股票的普通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風格,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為了促進各類投資者和諧共生、合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發展,姚旭升建議各類市場主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第一,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第二,通過優化考核機制、改善投資環境等手段,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市場穩定性;第三,嚴把上市關口,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回購注銷、加大分紅力度等方式更好地回報投資者;第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培訓,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引導投資者養成科學理性的投資習慣。
匯豐晉信基金建議,各類投資者的市場行為均應遵循統一的監管框架,如基于公開信息制定投資決策,不傳播虛假信息誤導其他投資者,不利用資金優勢操縱市場,合規的提供投資咨詢服務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A股市場能夠容納各類資金和諧共生。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機構舉報游資”?傳聞求證:不實
- 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回升明顯
- 寧德時代自研機器人并接觸多家外部公司
- 機構論市:AI催化下影視、游戲板塊或迎業績+估值雙重修復
- 鮑威爾放鷹:美聯儲無需急于降息!
- 中信證券:資產保值增值為股市客戶核心痛點 高客與大眾需求明顯分化
- 騰訊推出AI搜索ima 機構看好科技產業圍繞AI展開(附概念股)
- 11月15日盤前停復牌匯總
- 大模型祛魅 AI應用時代腳步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