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迎來重磅利好
多項政策集中宣布,包括降準降息、中長期資金入市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發)
新華社發
【深圳商報訊】(記者 鐘國斌 宋華)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發布會上宣布即將出臺的多項重磅政策。
創新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精準性。
一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潘功勝宣布,近期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二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并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引導商業銀行存量房貸利率下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大約在0.5個百分點;統一首套房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
三是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發展。潘功勝表示,將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將大幅提升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創設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和股東回購、增持股票。
發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
吳清透露,證監會將發布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意見和促進并購重組的六條措施。
吳清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證監會將堅持強本強基、嚴監嚴管,不斷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點抓好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樹立回報投資者的鮮明導向,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快投資端改革,發布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意見,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工具箱,守牢風險底線。
二是突出服務實體經濟回升向好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等重點領域,用好股票、債券、期貨等多種資本市場工具,活躍并購重組市場,發布促進并購重組措施,努力會同各方面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環節。
三是突出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決打擊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在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方面爭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吳清表示,最近在有關部委大力支持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即將發布的《指導意見》重點提出了三方面舉措。
一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二是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重點是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全面落實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三是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重點是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吳清介紹說,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的政策體系發布以來,市場生態進一步好轉。市場基礎制度加快完善,上市公司2023年度現金分紅達到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新股發行、再融資保持適當的節奏。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堅定推進,發布市場服務科技16條及8條措施,更好發揮并購重組作用,今年5月以來并購重組重大案例達50單。
吳清透露,證監會將發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要依法做好市值管理,董事會要高度重視投資者保護和投資者回報,上市公司要積極運用并購重組等工具,長期破凈公司要制定價值提升的計劃,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要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同時,上市公司要提高合規意識,不能以市值管理的名義來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一些違法違規行為。
談及匯金公司對資本市場的增持,吳清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國家投資機構對資本市場的認同,對于穩定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證監會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支持匯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擴大投資范圍的有關安排,也推動包括匯金公司在內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好的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進一步增強戰略性儲備力量,共同全力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
李云澤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支持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下一步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二是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核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三是鼓勵理財公司、信托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發行更多長期限權益產品。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機構舉報游資”?傳聞求證:不實
- 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回升明顯
- 寧德時代自研機器人并接觸多家外部公司
- 機構論市:AI催化下影視、游戲板塊或迎業績+估值雙重修復
- 鮑威爾放鷹:美聯儲無需急于降息!
- 中信證券:資產保值增值為股市客戶核心痛點 高客與大眾需求明顯分化
- 騰訊推出AI搜索ima 機構看好科技產業圍繞AI展開(附概念股)
- 11月15日盤前停復牌匯總
- 大模型祛魅 AI應用時代腳步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