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精華摘要(7月8日)
中國證券報
基金公司新布局ETF聯接基金的步伐也在加快,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今年以來共有99只ETF聯接基金成立。
近期,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萬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普通指數基金或LOF產品正式“轉型”為ETF聯接基金。受益于費率顯著優惠、投資門檻降低、投資范圍更加靈活等因素,ETF聯接基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與基金公司的“雙重”追捧。業內人士稱,此舉不僅為場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參與ETF工具,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兼顧場內場外基金運作,更有利于精細化運營。
近年來,國內ETF投資蔚然成風。不僅新發市場激戰正酣,存量產品的持續營銷也成為基金公司的重點工作。
持續營銷市場多點開花。今年上半年,富國創業板ETF、易方達MSCI美國50ETF、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天弘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易方達中證銀行ETF等存量產品規模實現了大幅增長。
具體來看,ETF取得規模增量,一方面得益于主題風格的催化;另一方面,LOF轉型ETF聯接以及低費率優勢等方面的因素,也在助力ETF產品持續做大規模。整體來看,近年ETF規模增長多源于存量產品,“重首發輕持營”的格局正在悄然轉變。業內人士建議,ETF交易投顧化、創新分紅等產品機制、提供增值服務等方式,或有助于提升ETF的持營效果。
跨過半年末關口,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迅速回歸“地量”:在6月最后一周凈投放3520億元之后,7月首周凈回籠7400億元。業內專家表示,資金面平穩跨季后,流動性供求仍面臨一定缺口,隨著三季度政府債發行放量,降準概率將有所增大。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綜合考慮政府債券融資、財政收支、外匯占款等因素,7月或存在約8000億元的流動性缺口。
北交所做市商隊伍擴容有了新進展。7月5日,證監會對開源證券新增北交所股票做市業務資格的申請文件進行了審核反饋。另外,首創證券(601136)和財信證券申請北交所股票做市業務資格已獲證監會審核反饋。業內人士認為,北交所做市交易在增加市場訂單深度、提升市場流動性和穩定性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北交所做市業務進一步發展、標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北交所二級市場運行質量將持續提升。
上海證券報
民企債務融資工具迎來重大創新。7月2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宣布創新推出民營企業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overed Bond,下稱“CB”)。同日,科倫藥業(002422)、九州通(600998)、豫園股份(600655)、齊碳科技等首批4單試點項目注冊發行。
分析人士表示,CB將主體信用與資產擔保有機結合,發揮“雙重增信”機制優勢,有效降低民企融資門檻與成本,加大對民企融資支持力度。
經過上半年的跌宕起伏,百億級私募陣營重排座次。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率為正,正收益占比超過四成,主觀多頭策略平均收益率顯著高于量化策略。
業內人士認為,在市場分化行情持續演繹、中小盤風格調整的背景下,主觀多頭策略優勢顯現。展望下半年,多家績優百億級私募表示,隨著政策面、資金面和基本面積極信號的持續釋放,保持中高倉位、把握結構性機會是最優選擇,科技板塊、“出海”產業鏈等值得重點挖掘和布局。
上半年有20家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總金額為162.33億元,而去年上半年有44家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總金額達490.86億元。私募基金亦是如此,參與定增的金額從去年上半年的125.66億元減少到今年上半年的63.53億元
上半年定增市場規模明顯縮減,公私募基金參與熱情下降。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金額同比大幅減少,私募基金的投資積極性也在下降。展望后市,在市場企穩的預期下,一些業內人士對定增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認為隨著市場的回暖,定增項目發行節奏有望加快,將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今年上半年銀行板塊上漲17.02%,位居申萬一級全行業漲幅第一名,煤炭和公用事業的漲幅分別為11.96%和11.76%,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上半年銀行板塊迎來高光時刻,以17.02%的漲幅在申萬一級全行業中排名第一。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板塊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未來經營情況有望改善,并且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紅利策略仍然占優,因此繼續看好銀行板塊下半年表現。
證券時報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領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今年以來,證監會堅持把保護投資者貫穿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全過程,加快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進一步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渠道,健全投資者保護的制度機制,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資文化,營造崇法守信的市場生態。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商法室主任陳潔表示,證監會一直以來通過強化監管執法工作,保障證券市場的平穩健康運行,維護證券投資者的權益。同時,持股行權、先行賠付、特別代表人訴訟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機制陸續建立,讓投資者利益獲得更健全的制度保護。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創投十七條”),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提出十七條具體舉措,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
業內人士指出,“創投十七條”采取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政策思路,為后續全面系統解決創投高質量發展問題,提供寶貴的試點經驗和完善空間。“創投十七條”也將是創投行業繼“創投國十條”后,最具行業影響力、最具時代特色、最具政策魄力的創投發展政策。
下半年拉開帷幕,基金發行再迎“搶七”時刻。
截至7月5日已定檔的30只基金,有29只安排在7月內發行。雖然指數和固收類基金依然是新發主力軍,但主動權益基金新發占比已回到40%的水平,較上半年出現明顯提升,除了頭部公募,還有東吳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匯泉基金、匯百川基金等中小公募參與其中。
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發展應有別于保險、銀行理財等機構。無論過往還是未來,主動投資能力都應是公募基金的差異化優勢,公募基金應早日回到“主場”上來。公募當前預判雖仍較謹慎,但已顯露出樂觀預期。
今年以來,銀行業持續嚴監管態勢。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駐機構共對商業銀行(不包含個人)開出約1152張罰單,涉及商業銀行主體約380家,罰款總金額超過7.2億元。
整體上看,嚴監管收到了一定成效。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銀行業的罰單數量和罰沒金額均有所下降,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也明顯收斂。截至目前,商業銀行超千萬元的罰單僅有2張,去年同期則有14張。
分類來看,信貸領域仍是上半年銀行業罰單的“多發區”,占比超過一半。此外,商業銀行罰單還較多地涉及風險控制、審慎經營等領域。
證券日報
近期,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步入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的密集階段,一批公司率先亮出半年度經營成績單,折射出我國上半年經濟發展“縮略圖”,成為觀察我國經濟發展的微觀切片。
據數據統計,截至7月7日記者發稿,深市已有7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有42家公司預喜(預增、續盈、略增、扭虧),預喜率達60%。進一步觀察相關公司預喜原因可以發現,一方面,部分公司受益于業務復蘇與拓展,進而帶動業績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受益于新興需求旺盛,積極把握新機遇,業績實現良好增長。
7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副總裁孫連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西部地區的上市公司可以加強區域內產業之間的合作,推動產業鏈的整合和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近年來,資本市場在支持西部地區企業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5日,西部地區已有623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首發募資約4217.54億元,總市值約9.69萬億元。
2024年以來,白酒企業“走出去”的意愿空前迫切,“出海”聲浪日趨高漲。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向《證券日報》記者所說:“白酒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國內白酒產業目前已經能夠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客觀上產業自身也需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那么,中國白酒產業本輪“出海”與以往有何不同?酒企應怎樣撬動國際市場,讓中國白酒“飄香世界”?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深入一線,與行業頭部企業、酒業協會、白酒經銷商、“出海”餐飲企業、投資機構等分別對話,探討白酒產業“出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2224億美元 黃金儲備連續兩個月“按兵不動”
7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公布2024年6月末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24億美元,較5月末下降97億美元,降幅為0.30%。
對于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外匯局表示,6月份,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