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精華摘要(06月25日)
中國證券報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預計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同比增長超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一定壓力。
為確保迎峰度夏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及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近日加緊部署保供工作。面對新形勢,河南、江蘇、安徽等多地調整分時電價政策;深圳則印發通知,推進虛擬電廠模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相關企業通過加強生產、加大電煤儲備力度等措施提升供電能力。
炎炎夏日,美妝防曬產品進入銷售旺季,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布局關注度隨之升溫。多家美妝上市公司相繼推出防曬新品,搶占防曬賽道,部分公司業務布局擴展到兒童防曬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地夏季來襲疊加出行旅游旺季,防曬化妝品需求被引爆,市場滲透率及景氣度持續上行。同時,國貨美妝品牌認可度日益提升,優質國貨防曬品企業有望受益。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由三安光電(600703)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興通訊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該項目解決了高品質氮化鎵(GaN)射頻功放芯片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方面的技術難題,使得GaN器件在5G移動基站實現規模應用,確保我國基站用GaN器件及工藝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三安光電副總經理林志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秉持解決社會剛需、實現產業化目標的邏輯,三安光電在關鍵性技術上進行前瞻布局,用科技創新保持公司產品的差異化和先進性。
廣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的沃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國第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巨人”登陸資本市場。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調研走訪發現,廣東“小巨人”上市企業堅持自主創新,憑借各自“獨門秘籍”,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芯片等新興領域闖出了一片廣闊天地。
上海證券報
公募基金規模從2021年1月突破20萬億元到如今站上30萬億元大關,僅僅用了3年多時間。在公募行業經歷新一輪擴容背后,中小基金公司的焦慮感卻在加深。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規模增長方面,中小基金公司明顯掉隊,經營能力偏弱,生存相對艱難。
同花順(300033)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24日,在145家基金公司中,近半數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不足500億元,超三成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不足200億元。在新發市場中,很少看到中小基金公司的身影。今年以來,有20家基金公司僅發行1只新基金,更有42家基金公司還沒發行過新基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基金公司競爭力偏弱,管理規模有限,導致盈利能力不佳。公司經營收入不理想,很難吸引、培養優秀的人才隊伍,致使旗下產品表現較為平淡。而產品業績缺乏吸引力,又直接影響中小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增長。
深陷發展負循環的中小基金公司,如何突出重圍?這是公募行業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6月24日,工業富聯(601138)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在深圳舉行。會上,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介紹了公司2024年的發展重點以及在AI服務器方面的發展策略。
鄭弘孟表示,工業富聯作為云計算和手機機構件的“雙龍頭”領軍企業,未來兩大業務有望齊驅并進,公司將受益于AI算力及AI手機雙重利好。預計2024年來自AI的貢獻將達到公司云計算總收入的40%,AI服務器的市場份額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
“相信下半年港交所將迎來更多、更大型的IPO!比涨,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展望下半年港股市場時表示。
2024年即將過半,港股新股市場迎來新變化。截至6月24日,27家企業在港交所首發上市,其中26家企業為內地企業。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港股目前尚未出現募資百億港元的“超級IPO”,卻有不少是踩著主板門檻上市的“蚊型股”。不過,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發的比例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低。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隨著港股估值水平進一步修復,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赴港上市。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上海證券報記者查閱這些獲獎者名單發現,除了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頻頻得獎外,不少“鏈主”型企業也出現在獲獎名單中。比如,中國中車(601766)、華為、三大通信運營商、明陽智能(601615)等公司均有斬獲。
這些“鏈主”企業獲獎項目往往還“兼帶”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由此可見,“鏈主”牽頭推動的產業鏈、生態圈創新,正成為引領中國創新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
證券時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要求圍繞居民吃穿住用行等傳統消費和服務消費,培育餐飲、文旅體育、購物、大宗商品、健康養老托育、社區等六大消費新場景,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具體包括發展餐飲消費細分領域、深化旅游業態融合創新、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等17項重點任務。
作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點發力方向,創新消費場景今年已在多個場合被提及。此次《措施》進一步明確了消費新場景的內涵,包括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系統集成,17項重點任務即圍繞這三大內涵展開。
持續下行的長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持續數月的債券市場牛市行情目前依舊熱度不減。受訪專家學者認為,人民銀行的數次風險提示,顯示出相關部門對當前債券收益率與政策利率“失錨”的高度關注,以及投資者存在“高位接盤”風險的擔憂。
對于“債!毙星槲磥硌堇[,市場觀點存在明顯分歧,一些觀點認為在經濟基本面向好和政府債券供給發力下,債牛行情難以持續。部分觀點則強調,“資產荒”下機構配債需求較強格局還將延續。但考慮到當前長期債券估值已偏貴,未來債券收益率將趨于震蕩,投資者應當樹立審慎理性的投資理念。
一組頗為嚴峻的數據足以表明,證券行業的投顧考核辦法勢必要改了——2023年證券行業平均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只有1.33億元(96家券商平均數,下同),同比下降11%。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某頭部上市券商擬制定新的投資顧問評定辦法,考慮在“底薪+提成”的薪酬結構中改變“提成”部分的考核標準,弱化銷售收入的比重,新增“三大價值”考核——專業價值(體現正確配置理念)、情緒價值(資產保有量)、經濟價值(能否為客戶資產增值)。
未來,基金銷售費率仍將延續調降趨勢,過去只重視銷售收入而不重視客戶資產增值的做法,正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面臨極大挑戰,財富管理行業會否就此全面擁抱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時代?
當前光伏產業鏈價格已進入底部區間,行業整體處于“失血”狀態,現金流、盈利水平開始惡化。業內對于行業何時迎來拐點頗為期待。近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與多位企業負責人展開交流,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四季度或是觀察行業拐點的重要窗口,伴隨產能出清,一些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受訪人士判斷,未來1到2個月內伴隨硅料停產面加大,硅料價格或有小幅反彈,但年內硅料價格反彈空間較為有限,下半年基本處于頭部企業微利或盈虧平衡,邊際產能持續虧現金的狀態。由于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普遍處于高度同質化的過剩狀態,下半年也將持續出清,預計行業盈利維持較低水平,價格趨勢預計與硅料基本一致。
與此同時,光伏行業在尋找新的機會,如海外多元化布局將改變過去押注單一市場的做法;光儲融合發展是不少企業選擇的方向,在儲能電芯及系統集成上同步發力,以期發揮一體化布局的優勢,拓展新的增長點。
證券日報
6月24日,中旭未來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在中國香港成立全資子公司香港遠達未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達未來”)。該公司業務主要為開發AI技術在游戲產業上的應用。
在此之前,中旭未來于6月21日召開上市后的首次股東周年大會,針對投資者關注的經營情況及未來業務重心等問題進行回復。
作為中國前五大手游發行商,中旭未來于2023年9月份登陸港交所后,受到資本市場密切關注。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挖掘更多發展機會,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 對無牌銷售香港保險零容忍 消費者應選擇持牌機構
中國香港保險業持續火熱。2023年,中國內地訪客在香港新增業務保費同比飆漲27倍,達590億港元;今年一季度,內地訪客赴港購買保險保費達156億港元,同比大增62.6%。
隨著市場持續火爆,近兩年一些無牌銷售中介開始盯上這一市場,通過“轉介紹”、給回扣等方式誘導內地訪客購買香港保單,從而埋下風險隱患。通過無牌中介購買香港保險有哪些風險?如何判斷保險中介是否持牌?內地訪客購買香港保險,應如何防范風險?
近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無牌銷售持零容忍態度,消費者更應擦亮眼睛進行甄別,通過持牌機構和持牌人士,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保險,并認真對待所投保險,防止購入不符合需要的保險產品。
近日,多家銀行出手調整中長期大額存單產品發行。繼三年期、五年期大額存單暫停發售以后,部分銀行已難覓半年期及以上大額存單。除減少新發額度外,不少銀行也下調了大額存單利率,其三年期、五年期利率也從過去“3”字頭降至當前的“2”字頭。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額存單發行收緊是因為市場利率下行和銀行資金成本管理的需要所致。宏觀經濟環境和貨幣政策的變化帶來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相應調整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同時,銀行面臨資金成本壓力,不愿意以較高的成本吸收長期存款。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后,多地密集出臺地方版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方案,細化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包括廣東、江蘇、上海在內的21個。ㄗ灾螀^、直轄市)正式印發了針對工業領域的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另有貴州、重慶兩地發布了相關實施方案的征求意見稿,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相關政策正加速落地。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最新部署 落實好政策措施
- 再爆天量!A股盤中成交超2萬億元,這些資金還在跑步入場
- 應對交易量激增,券商應急啟動備用站點
- 中報季結束后近1700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機構“瞄準”景氣行業
- 樓市重磅!廣州全面取消限購
- 中資券商股集體走強 多舉措提振資本市場 行業并購重組持續加速推進
- 機構策略:反彈是主基調 結構更加精彩
- A股股票回購一覽:8家公司披露回購進展
- 233家公司獲機構調研(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