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精華摘要(03月25日)
中國證券報
在ETF熱潮的持續發酵下,基金公司逐漸從場內ETF“卷”到了場外ETF聯接基金,布局熱情驟然升溫。隨著ETF市場的快速發展,ETF產品線布局已經比較全面,因此,基金公司會選擇為已有的ETF配上聯接基金。
近日,國內大模型Kimi Chat橫空出世,使得Kimi概念股火爆出圈,不少個股競相漲停,該產品支持20萬漢字的超長文本輸入,標志著國產AI大模型的重要進步。連日來國內AI行情持續發酵,不少投資者熱議,科技成長賽道能否引領二季度市場繼續反攻。
近日來,商務部部長密集會見多家跨國公司負責人,傳遞出中國堅定擴大開放,歡迎各國投資者繼續選擇中國、扎根中國,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紅利的積極信號。隨著一系列穩外資舉措陸續落地實施,中國仍將成為外商投資熱土。
近期,金價節節攀升,黃金消費市場火熱。隨之而來,社交平臺上有關黃金銷售的投訴有所增多。部分消費者反映在購買“一口價”黃金產品時,店員未告知具體克重,折算下來每克單價遠超過當日金價。
上海證券報
中外嘉賓共話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仍將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月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在北京舉行。與會中外嘉賓表示,近年來,中國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增長,今年中國經濟將實現穩定增長,未來中國仍將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權益資產迎來較好的買入時點,但在投資主線并不十分明朗的情況下,在投資布局上要避免過度押注單一風格或行業,可以采取均衡、分散化的配置策略來捕捉結構性行情。
業內人士認為,零費率活動本質上是一種營銷手段,是基金代銷機構在日益增大的銷售壓力下,探索增量空間、提升用戶黏性的嘗試之舉。若零費率成為常態,機構需要尋找新的盈利點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3月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上表示,今年財政部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統籌解決好經濟發展中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把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有機結合,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
部分基金公司在迷你QDII產品上的奢華配置,徒增成本卻無實質效果。盡管許多公募QDII產品體量迷你、規模增長潛力弱,但是在基金經理人選、數量和境外投顧崗位的配置上,卻反差性地給予了頂配,而這種頂配帶來的業績貢獻卻遠遜于市場預期。
初創型科技企業前期投入大、成果轉換周期長,急需充足資金支撐企業“心無旁騖”地進行研發創新。在自身戰略布局與政策驅動等內外部因素作用下,銀行機構已為此積極推出相關舉措。不過,可持續、可批量操作的業務創新仍是各家機構不斷探索的關鍵。
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行業整體高歌猛進的同時,內部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面是ETF基金發行市場火爆,ETF產品總量超900只,總規模超2萬億元,千億級巨無霸產品相繼誕生。另一面,超百只迷你ETF產品遭遇清盤危機,成交低迷,ETF市場加速出清。
長端利率下行所帶來的影響正在持續。近日,中國平安在公布的2023年度財報中,將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從5%下調至4.5%,這也是該假設7年來首度下調。
證券日報
“長期資金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出席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長期資金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時表示,期待以社保基金、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公益慈善資金等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股權創投基金的配置比例。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動力電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廣泛關注。一般來說,動力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臨退役,但仍可進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電動車等。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82萬噸;2028年后,將超過260萬噸,屆時動力電池“退役潮”或將到來。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在2030年前后市場規模或將達到千億元。
自3月18日轉融券“T+1”正式落地以來,轉融券規模有所下滑,政策效果顯現。根據數據統計,截至3月22日,A股全市場轉融券余額下滑至541.50億元,較3月18日下降34.14億元,下滑幅度為6%。
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分紅預案 寧德時代、平安銀行等擬派現金額均超百億元
在“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下,A股常態化分紅機制正進一步健全。隨著上市公司2023年成績單陸續發布,大手筆“闊氣”分紅頻現。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最新部署 落實好政策措施
- 再爆天量!A股盤中成交超2萬億元,這些資金還在跑步入場
- 應對交易量激增,券商應急啟動備用站點
- 中報季結束后近1700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機構“瞄準”景氣行業
- 樓市重磅!廣州全面取消限購
- 中資券商股集體走強 多舉措提振資本市場 行業并購重組持續加速推進
- 機構策略:反彈是主基調 結構更加精彩
- A股股票回購一覽:8家公司披露回購進展
- 233家公司獲機構調研(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