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精華摘要(2月1日)
中國證券報
嚴監管信號釋放 制度設計料持續完善
近段時間,資本市場嚴監管信號密集釋放。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以推動全面注冊制走深走實為牽引,有關部門將持續完善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制度設計,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制度機制,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依法全面加強監管,消除監管空白,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央行上海總部: 把握節奏平滑波動 保持信貸合理增長
“2023年上海市信貸運行呈現‘總量合理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價格穩中有降’的態勢。2024年全年預計信貸仍將保持合理增長,且增速有望高于2023年。”1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24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同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2024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提出,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并且實現信貸均衡投放,把握好貸款投放節奏,平滑信貸投放月度波動,努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信貸質效顯著提升
2023年全年,上海信貸規模平穩增長。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上海市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1.2萬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6%,基本與上海經濟增速和價格預期目標相匹配。
融券T+0策略面臨轉向
近日,證監會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重磅政策迅速引起市場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有利于加強資本市場逆周期調節,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秩序。
一些參與融券業務的機構受到較大影響,量化行業也受到沖擊,其中高頻多空策略和融券T+0策略產品受限最為明顯。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對于量化行業整體影響并不大,涉及的策略占比極低,多數大型量化私募主要以股指期貨作為對沖工具。在新的監管政策引導下,原本使用融券進行對沖的多空策略管理人,會傾向于轉用其他對沖工具。同時,機構可能會增加對市場中性策略和股指期貨對沖的需求,以減少對融券T+0策略的依賴。
有利于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近日,證監會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一方面,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另一方面,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自3月18日起實施。
紅利基金熱度不減 機構青睞“啞鈴”策略
A股市場主要指數中,上證紅利指數1月表現搶眼。以高股息為代表的紅利資產成為震蕩市場背景下的“香餑餑”,受到投資者的熱捧。據了解,紅利資產已成為當前不少公私募機構的重要配置方向。
紅利指數表現亮眼
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收盤,上證紅利指數今年以來漲4.82%,成為震蕩市場里的亮點。指數成分股里的多只銀行股、煤炭股今年以來的漲幅已超過10%,中信銀行、中國神華(601088)漲幅超過18%。
“不愧是紅利指數!”有業內人士感慨。面對眾多指數的持續調整,自去年就開始紅火起來的紅利指數持續彰顯出逆市魅力。此前披露的2023年四季度報告顯示,在2023年的紅利資產熱潮下,有不少基金大舉調倉至紅利賽道,甚至有基金情愿冒著風格漂移的質疑,也要躋身紅利賽道。
上海證券報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按下“快進鍵” 多地向銀行推送首批項目“白名單”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在快速運轉。截至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稿時,南寧、重慶等地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已落地。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后續其他城市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將持續落地,支持項目融資的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有助于改善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緩解房地產貸款的緊縮情況及擴大房地產投資,促進房地產與金融良性循環。
1月2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支持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市場信心有望逐步恢復 近八成投顧看漲A股全年行情
2023年,A股市場受諸多因素影響出現大幅調整,不過本次受訪的大多數投顧對2024年A股走勢預判仍充滿信心。在市場運行格局方面,多數投顧認為A股全年將會維持結構性行情,一季度A股市場可能出現先跌后漲的走勢。從配置上來看,投顧在全年最看好的投資主線仍是消費股和科技成長股。
多路資金逆勢入市 開年以來股票ETF“吸金”逾1300億元
盡管近期A股市場反復調整,海內外多路資金仍在持續入場。數據顯示,近期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期權交易量明顯活躍,同時看空期權持倉量持續下滑。另據統計,開年以來,股票ETF份額增長逾700億份,合計獲得超1300億元資金凈流入。
多家內外資機構表示,多項指標表明當前A股中長期配置性價比突出,而各路資金出手布局,也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
海外交易網站(Market Chameleon)的最新數據顯示,海外掛鉤追蹤中國股票的iShares中國大型股ETF(FXI)的看漲期權交易量近一周內驟增,達到一年多以來的最高點。此外,專注于科技領域的KraneShares CSI中國互聯網ETF(KWEB)的看漲合約交易量也持續攀升。
招商證券表示,近期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期權交易量明顯活躍。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是一只在美國注冊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追蹤標的指數為富時中國50指數,成分股主要為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大盤股。從中國大盤股ETF期權的總持倉量看,近期看漲期權總持倉量迅速上升,看空期權持倉量持續下滑。
多家國貨美妝品牌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國貨美妝品牌正在崛起,逐步擠占國際化妝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望實現從追趕到超越的突破。
近日,A股化妝品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在消費復蘇背景下,包括福瑞達(600223)、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科思股份(300856)等多家公司均預計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
證券時報
經濟平穩開局 制造業PMI止跌回升
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2024年1月份,制造業PMI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下降勢頭;綜合PMI產出指數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保持擴張,2024年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同時,1月份制造業PMI仍處榮枯線下,制造業“供強需弱”特征明顯,反映需求不足仍是主要挑戰。專家指出,隨著穩增長擴內需政策持續發力見效,制造業PMI有望繼續改善。
1月份,制造業PMI小幅回升至49.2%,結束了連續3個月下降勢頭,景氣水平有所改善。分項指數變化顯示,1月企業生產活動加快增長,國內外市場需求趨穩回升。
從生產端看,1月份,生產指數為51.3%,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升至近4個月以來的高點。從行業看,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醫藥等行業生產指數位于53%以上,相關行業生產擴張較快。
券商白名單評估標準再細化 融資類業務潛在風險受到關注
記者獲悉,監管部門近期調整細化了證券公司白名單評估標準。
最新細化的要求包括,因重點業務風險未納入白名單的公司,需連續3個月指標恢復正常后才可提交納入申請;若已在白名單的公司業務指標觸及預警水平的,可給予1個月過渡期,期滿仍未達標的調出。證券公司在最近12個月內被證監會采取監管措施5次以上的,不得納入白名單。
證券監管“長牙帶刺”震懾有力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保殼無門
1月30日,證監會通報了對ST左江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初步查明,公司2023年披露的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只“A股最貴ST股”31日復牌跌停。
證券監管“長牙帶刺”,尤其對涉嫌財務造假公司的立案處罰持續高壓。借助近期披露的多份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紀律處分的決定、立案調查進展通報等途徑,多家公司財務造假若干細節被市場所知,一些新特征浮出水面。
一方面,若干子公司財務造假使不少案例更趨隱蔽,在連續多年的造假鏈條中,利潤表的虛增與虛減交替出現;另一方面,造假式“保殼”現身,給資本市場新陳代謝和良性循環帶來挑戰。
監管震懾力則持續推升,通過“一案雙查”模式和立體化追責,造假保殼者應退盡退,另一部分公司雖未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但違規代價也大幅提升。
逾千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增超50% 龍頭公司業績亮眼
穩增長政策持續發揮效力,A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態勢進一步凸顯。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2800多家公司公布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或預告。以預計凈利潤增幅中值統計,接近55%的公司去年業績實現增長,逾千家公司凈利潤增速超50%。
麗江股份(002033)預計凈利潤增幅最高。公司預計全年實現凈利潤增幅中值為6074.35%;贛能股份(000899)、華電國際(600027)預計全年凈利潤同比增幅中值分別為4407.72%、3835.50%,增幅位列第二、第三。
旅游市場迎來快速復蘇,麗江股份、三峽旅游(002627)等公司去年凈利潤大增。麗江股份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3年公司游客接待量明顯回升,三條索道共計接待游客612.10萬人次,同比增長215.67%。
電力板塊方面,得益于燃料價格下降等利好影響,贛能股份、華電國際等公司業績大增。其中,華電國際預計實現凈利潤41.5億元至49.8億元,較上年同期(重述后)增加40.34億元到48.64億元,同比增長3478%到4193%。
證券日報
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理念 滬市公司“真金白銀”在行動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提出,將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把這一理念貫穿到市場制度設計、監管執法各方面全流程,引發各方關注。同時,近期各部委密集出臺舉措,共同發力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更好回報投資者。
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核心要義就是要尊重投資者、突出投資者的獲得感。作為微觀基礎的上市公司究竟怎么看、怎么做?《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多家滬市公司了解到,各領域的上市公司已在積極行動。
“以投資者為本”
已成共識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速運轉 多地房地產首批項目“白名單”陸續落地
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第一筆貸款在南寧落地,重慶314個項目已向轄內28家主要銀行推送,1月底前內蒙古自治區具備條件的盟市推送第一批項目名單……1月份最后兩天,各地房地產融資項目“白名單”接連傳來最新進展。
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是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內容之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1月30日召開的2024年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督促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落實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要求。
“預制菜”成多地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
在多個省份陸續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預制菜”成為高頻詞。
“預制菜作為新興消費需求,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
預制菜為企業轉型覓得新藍海,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通道。記者梳理發現,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了支持預制菜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ST莫高2023年或虧超3300萬元 監管部門要求公司說明去年營收緣何大幅增長
1月31日,ST莫高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300萬元到4000萬元。
但與此同時,ST莫高預計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約1.8億元,相較2022年大幅增長約95%。
披露業績預告后,ST莫高馬上收到了上交所問詢函。上交所要求ST莫高分業務披露2023年收入情況,包括交易背景、上下游情況、競爭格局、產品名稱、信用政策、期后退貨等情況,說明收入確認政策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并說明公司相關業務是否存在應扣除收入未按規定扣除的情況。
“上交所之所以要求ST莫高說明相關業務是否存在應扣除收入未按規定扣除的情況,是因為ST莫高在2022年已經因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扣除后金額低于1億元而被披星戴帽,因此,2023年的業績表現尤為關鍵。作為財務類退市指標之一,若2023年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仍低于1億元,根據證監會上市規則,公司存在被終止上市的可能性。”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合伙人李海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最新部署 落實好政策措施
- 再爆天量!A股盤中成交超2萬億元,這些資金還在跑步入場
- 應對交易量激增,券商應急啟動備用站點
- 中報季結束后近1700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機構“瞄準”景氣行業
- 樓市重磅!廣州全面取消限購
- 中資券商股集體走強 多舉措提振資本市場 行業并購重組持續加速推進
- 機構策略:反彈是主基調 結構更加精彩
- A股股票回購一覽:8家公司披露回購進展
- 233家公司獲機構調研(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