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精華摘要(1月8日)
中國證券報
萬家基金黃海: 今年市場或迎轉折 看好三大領域
在包攬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排行榜的冠、亞軍頭銜后,萬家基金副總經理黃海管理的產品在2023年再創佳績。數據顯示,由黃海擔綱的萬家精選A、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A、萬家新利在2023年的年度回報率分別為21.25%、21.14%、20.74%,在同類產品中其排名均在前1%。
“聰明的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之上。”復盤過往投資經歷,黃海表示,“建在磐石上的房子,即便面對暴風雨,也根基穩固,難以倒塌。”從業二十余年,經歷了資本市場的考驗,在黃海看來,尊重周期規律、尊重估值約束,既是一種對基金凈值的保護,更是一項以不變應萬變的長勝法則。秉持著這份對資本市場尊重與敬畏,“冠軍魔咒”在黃海這里失效了。
持續跑贏市場的秘訣是什么?2024年的投資策略將發生哪些變化?近期,黃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針對上述問題依次做出了解答。他表示,2024年重點關注三個領域的投資機會:一是上游資源品、地產產業鏈、化工等領域,二是未來需求回暖的優質消費類公司,三是金融板塊的周期輪動。
業績宣傳“內卷”不再 基金考核著眼長期
以往開年火熱的“基金年度業績宣傳戰”今年硝煙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公募對旗下產品三年期、五年期乃至十年期等長期業績的宣傳。
記者調研了解到,公募聚焦長期業績宣傳,旨在引導投資者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在業績宣傳轉向的背后,是基金公司考核機制的改變,淡化一年期業績考核,三年期、五年期業績考核等長期考核占比不斷增加。
近年來,新年伊始,各家公募基金公司都會在公司網站、微信號等平臺上宣傳公司過去一年業績表現較好的產品。2024年一開年,各家公司對于產品的一年期業績宣傳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對產品三年期、五年期等長期業績的宣傳。
品牌工程指數 多只成分股逆市上漲
上周市場調整,中證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數(簡稱“品牌工程指數”)報收于1466.44點。從成分股的表現看,丸美股份(603983)、海信家電(000921)、達仁堂(600329)等成分股表現強勢;格力電器(000651)、美的集團(000333)、中際旭創(300308)等成分股獲北向資金凈買入。展望后市,機構認為,經過較長時間的調整,A股估值水平已經步入價值投資區間,看好市場在2024年逐步企穩復蘇。
具體來說,丸美股份上漲8.59%,排在漲幅榜首位;海信家電上漲7.06%,居次席;達仁堂和格力電器分別上漲4.25%和2.52%;海爾智家(600690)、蘇泊爾(002032)、美的集團、東阿阿膠(000423)和白云山漲逾1%;老鳳祥、上海醫藥(601607)、以嶺藥業(002603)、同仁堂(600085)和華誼集團(600623)均逆市上漲。
外匯儲備環比上升 保持穩定有支撐
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380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662億美元,升幅為2.1%。專家表示,從趨勢上看,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外匯儲備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平穩。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2023年12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升。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一方面,2023年12月美元指數延續下行走勢,推動非美元貨幣走高,從估值層面對外匯儲備規模形成推動;另一方面,人民幣資產吸引外資流入,帶動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上海證券報
2024,債牛未盡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3年的債券牛市猶在眼前。步入2024年,規模達150多萬億元的債券市場又將如何運行?
業內人士預計,2024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基調下,債券牛市將持續,而高收益債券資產難覓將是市場的主要矛盾。城投債與“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仍將是市場尋求收益的重點資產。
貨幣政策更重視“跨周期”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將深刻影響債券市場的運行。
新技術、新需求驅動 影視文化產業加速變革
2024年中國電影(600977)市場元旦檔火熱收官,票房、總觀影人次、場次均創新高,以“開門紅”的姿態為中國影視行業打造嶄新的起點。
展望2024年,內容為王的影視行業將在變革中進一步前行,進入恢復性復蘇的第二階段,AI(人工智能)的降本增效依然是業內期待的重點。短劇、互動游戲、虛擬拍攝等創新內容和形式帶動新需求,中國影視行業生態將更加繁榮。
回首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549.15億元,同比增長83.5%。影片供給全面復蘇,年度上映新片509部,較2022年增長183部。從年初的《流浪地球2》到年中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優秀電影作品不僅贏得了上佳的口碑和票房,也為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紅利基金“開門紅”:資金急追捧 公司忙上新
2024年開年第一周,中證紅利指數逆勢四連漲,與市場其他主流指數形成鮮明對比。
同花順(300033)統計數據顯示,1月2日至5日,中證紅利指數上漲2.61%,同期統計數據顯示,上證指數下跌1.54%,深證成指下跌4.29%,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2.97%和6.12%。
逆勢表現引來資金的集中追捧,“紅利效應”全面擴張。2024年第一周,除了紅利ETF以外,紅利低波ETF、港股紅利ETF等相關產品紛紛上漲。數據顯示,1月2日至5日,華泰柏瑞旗下上證紅利ETF的份額從2023年底的56.81億份增至58.32億份。據統計,截至1月5日,華泰柏瑞旗下上證紅利ETF、紅利低波ETF、港股通紅利ETF和央企紅利ETF四只產品合計規模已超過223億元。
不少頭部基金公司爭相加入紅利陣營“分一杯羹”。從新基金的發行情況來看,1月8日,華夏基金旗下華夏中證紅利低波動ETF啟動發行,同日新發的還有匯添富中證紅利ETF發起式聯接基金。1月中旬,永贏紅利慧選和大成紅利匯聚兩只新基金也將問世,使得紅利策略的產品陣營進一步擴容。
短期擾動不改長期趨勢 積極把握A股回調機會
經歷了2023年末短促的反彈行情后,A股市場在2024年首個交易周重歸調整,表征市場走勢的各寬基指數均有一定跌幅,市場活躍度較前期有所下降。在整體市況較弱的背景下,高股息資產憑借穩定的現金流和分紅優勢,持續獲得資金青睞。
機構觀點顯示,在估值回落至極端水平背景下,宏觀政策積極因素正逐步積累,投資者對A股后市表現不必過于悲觀,2024年市場的配置機會有望好于2023年,“當前短期擾動不改長局”。在具體配置上,高股息紅利資產仍是多數資金關注的方向。但也有機構提示,隨著高股息資產交易的進一步擁擠,板塊內部未來將出現分化演繹。
對于2024年首個交易周的行情表現欠佳,海通證券發布研報稱,從歷史經驗來看,開年下跌和全年行情關系不大。后市走向的關鍵在于股市所處的位置和當時的政策環境,估值低位且政策氛圍偏暖時,開年下跌后全年行情依舊可期。
證券時報
REITs品種接連下挫 產業園項目隱憂猶存
近期,A股整體情緒不振,僅有“紅利”概念個股上漲,但同樣具備高股息特征的REITs卻再度下挫,甚至有個別基金因近期跌幅太大而選擇在交易時間段內停牌半小時,但從低開低走的結果來看,停牌收效甚微。
強制分紅作為REITs產品的特色,底層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決定了二級市場上的走勢。分類來看,產業園類REITs項目受出租率與租金的影響,近一年多以來走勢不振,而現金流充沛、經營確定性高的高速公路以及保障房項目則顯得更為抗跌。
1月5日,嘉實京東倉儲基礎設施REIT領跌,跌幅達7.57%,此外還有中金普洛斯REIT、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東吳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園REIT以及博時招商蛇口(001979)產業園REIT等跌幅超3%。
嘉實基金的重挫與前一日的公告有關,該公告的核心是武漢項目租金下降,從而被市場解讀為利空。2023年三季度,武漢市東西湖區同區位可比物業凈有效租金在19.15—25.6元/平方米/月之間,市場平均凈有效租金為22.2元/平方米/月,而在2019年市場平均凈有效租金為32.24元/平方米/月,4年多以來該項目可比租金下降幅度明顯。
紅海危機引連鎖反應: 集裝箱價格大攀升 鐵路運輸被“擠爆”
從中國的港口出發,途經新加坡,橫跨印度洋駛向紅海,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歐洲,這是中國商品與歐洲市場互通往來的海上必經之路。
但從2023年12月中旬以來,也門胡塞武裝襲擊往來船只,掐住了紅海這個重要的“咽喉”要道,過百艘載滿集裝箱的船舶被迫繞道好望角,亞歐貿易往來時間陡增、運輸成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翻了幾番。
“黑天鵝”事件之下,國內部分外貿企業深受物流阻滯之困,產業韌性再迎挑戰。
行業“大年”剛過就響警報 ETF陷深度內卷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1月5日,2024年以來明確發售檔期的ETF(包括ETF聯接基金)有270只之多。在2024年首個交易日,市場再現10家公募同一天上報中證A50ETF的盛況。但證券時報記者也觀察到,有成立不久的ETF在新年伊始就拉響清盤警報,其中不乏中證2000ETF等熱門產品,個別基金成立時間尚不足4個月。
歷經2023年ETF發展“大年”之后,2024年基金公司該如何調整ETF發展策略?業內分析人士表示,ETF發展不能只求快速做大,要處理好總量和結構的關系,及時針對結構問題做出調整。目前,A股主要ETF覆蓋已較為全面,大規模布局基本已經結束。海外資產和主動ETF、增強ETF有望成為創新方向。考慮到ETF高度同質化的問題,基金公司的投入能力將會受到更大考驗。
在剛過去的2023年,全市場ETF規模和份額雙雙突破2萬億,創下歷史新高。記者在跟蹤報道過程中發現,“ETF內卷”是印象最直觀且最深刻的。
蔚來法務部,新年首次出手
新年,蔚來法務部首次出手!
1月7日,蔚來法務部官微發布消息稱,近期發現有大量商家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與蔚來“龍龖龘”設計產品幾乎完全相同的產品(以下簡稱“盜版產品”),部分商家甚至在產品介紹頁面直接使用蔚來官方宣傳圖片為其盜版產品進行宣傳、推廣。上述行為已嚴重侵害蔚來的知識產權。
蔚來表示,公司已固定相關侵權證據,并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行動維護自身權利。蔚來正告相關行為人,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和宣傳盜版“龍龖龘”設計產品及任何侵害蔚來知識產權的行為。
證券日報
兩部門聯袂加大住房租賃開發建設信貸支持力度
新年伊始,住房租賃市場收到政策“大禮包”。
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強住房租賃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拓寬住房租賃市場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強和完善住房租賃金融管理等方面提出17條具體舉措,支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意見》將于2024年2月5日起施行。
去年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及原銀保監會就《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日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反饋顯示,在意見征集期間共收到有效意見60條,大多數意見已吸收采納。
《意見》強調,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應突出重點、瞄準短板,主要在大城市,圍繞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支持各類主體新建、改建和運營長期租賃住房,盤活存量房屋,有效增加保障性和商業性租賃住房供應。
ETF盡顯市場優勢 新年首周總份額增加超73億份
2024年首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展現出較強活躍性。數據顯示,2024年首周(1月2日至1月5日)ETF總份額增加73.14億份,達到2.024萬億份;從單只基金表現來看,有4只基金產品份額增長均超10萬份。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ETF具備明顯的頭部效應,規模越大流動性越好,從而更受投資者歡迎。從開年首周來看,ETF產品的市場優勢(低成本、交易便利和更具透明性)更加明顯,部分產品規模與份額出現同步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有318只ETF份額首周實現正增長。排名靠前且份額增長均在10萬份以上的4只產品,分別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紅利低波動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和廣發上證科創板50ETF。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增長份額超過26萬份。
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滿三年:個貸資產持續“賣不上價”
2021年1月8日,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登中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如今,試點工作已滿3年。
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截至2023年三季度這8個季度中,除了2023年三季度試點業務成交額達391億元,其他7個季度均低于150億元。從不同機構參與熱情來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參與試點的積極性最高,其作為不良貸款出讓方,試點以來多個季度的轉出額位列各類機構第一;從本金回收率看,目前個人批量不良資產轉讓(業內稱“個貸批轉”)平均本金回收率遠低于單戶對公,個貸批轉平均本金回收率已連續8個季度低于13%。在受訪專家看來,個貸資產持續“賣不上價”,與批量轉讓的個人貸款幾乎全部都是信用類貸款有關,這類貸款后續回收難度和處置成本較高。
2021年1月8日,銀登中心發布《通知》,試點開展單戶對公和個貸批轉,首批參與試點的銀行包括6家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為新基金“開門紅”之變點贊
一直以來,基金新發市場就有“開門紅”的說法,各家基金管理人往往派出得力干將布局新年首發“戰場”。不過,在經歷了2023年的震蕩洗禮后,2024年新發產品渠道氛圍相對清淡,少了以往的刷屏宣傳,但這并非基金公司失去熱情,而是不再刻意強調“開門紅”檔期。
2023年12月14日,證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時提出,“壯大‘耐心資本’”。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應擔負“耐心資本”職責,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秉持為持有人創造長期可持續回報初心,在基金“好做不好發”時逆市布局,圍繞清晰的價值成長投資理念,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可選產品,錨定優品而非爆品,更好詮釋在“長跑”中勝出。
可以看到,2024年伊始,上證指數雖仍在3000點下方維持膠著狀態,但新基金發行已呈現更加積極的變化。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最新部署 落實好政策措施
- 再爆天量!A股盤中成交超2萬億元,這些資金還在跑步入場
- 3萬億元!再創新高,投資者通過ETF火速“上車”
- 中報季結束后近1700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機構“瞄準”景氣行業
- 樓市重磅!廣州全面取消限購
- 中資券商股集體走強 多舉措提振資本市場 行業并購重組持續加速推進
- 機構策略:反彈是主基調 結構更加精彩
- A股股票回購一覽:8家公司披露回購進展
- 233家公司獲機構調研(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