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 多家上市公司換新名走新路
新年新氣象
多家上市公司換新名走新路
□ 更名的上市公司多集中于汽車、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等行業
□ 讓名字更切合主業或新增業務板塊,是部分上市公司選擇更名的原因
□ 證券簡稱的變更,往往映照出上市公司發展動能的切換
□ 對“蹭熱點”“炒概念”的更名依然需要警惕
歲末年初,一批上市公司紛紛換上新名稱、踏上新征程。記者注意到,2023開年以來,已有4家A股公司宣布變更證券簡稱。這一數據相較此前環比增長顯著。
若將時間軸稍微拉長來看,近年來更名的上市公司多偏好綴以“科技”“智能”等關鍵詞。更名潮流變遷的背后,既印刻著部分上市公司重組轉型、主業變更的步伐,也折射出資本市場緊扣時代脈搏與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所向。
貼合主業:讓名稱更符合實際
重整或重組等資本動作的施展,構成近期部分公司更名的直接動因。
如銀億股份1月12日公告,公司名稱已由“銀億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山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則由“銀億股份”變更為“山子股份(000981)”。
在經歷了去年一整年大刀闊斧的重整工作,和今年初成功“摘星脫帽”的“蛻變”后,此次更名亦被市場視為銀億股份重新出發的一個起點。公司表示,變更后的名稱符合公司目前的實際業務和發展戰略。未來,公司在做優做強現有高端制造板塊的基礎上,繼續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領域,全面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使科技創新成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就在不久前,華聯綜超剛剛宣布更名為“創新新材(600361)”。從“老行當”超市零售,轉向“新事業”鋁合金及其制品的研究開發與生產加工,隨著順利完成重組并轉型布局新業務,為適應后續發展需要,公司順勢換上新名。
此外,因時而動也是公司名稱變遷的一條脈絡。“曾經很多公司習慣用地域命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業務的區域性和局限性。”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分析道,“隨著如今市場渠道的打通、物流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司業務的拓展,許多上市公司不再拘泥于過去‘發家’的地方,早年地域性過強的名字自然而然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以去年更名為“駿亞科技(603386)”的廣東駿亞為例,彼時公司表示,原證券簡稱“廣東駿亞”未體現出公司業務及行業特點,造成投資者對公司主業認識模糊不清。為使公司簡稱更明確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提高辨識度,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提升品牌形象,公司決定更名。
讓名字更切合主營,進一步聚焦主業或新增業務板塊,亦是部分上市公司選擇更名的原因。如日前從“衛士通”更名而來的電科網安(002268)即表示,一方面,公司主營業務更加突出并聚焦網絡安全,目前公司名稱不能準確反映公司全國業務布局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新名字也能準確反映公司控制權關系,依托實控人中國電科、控股股東中國網安的影響力提升公司品牌。
隨著公司“文化IP+旅游+科技”的文旅產業模式日益成熟,祥源文化日前也宣布將證券簡稱更改為“祥源文旅(600576)”。
動能切換:新名稱寓意新征程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前三個季度,共有逾50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改證券簡稱。其中,“科技”“智慧”“新能”“生物”等皆是高頻詞。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更名的上市公司多集中于汽車、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等行業。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行業往往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成長性也較為突出。為了抓住機遇,相關企業也會自發地謀求轉型升級,最外在的體現就是公司名稱的改變。”
證券簡稱的變更,往往映照出上市公司發展動能的切換。從“寧夏新日恒力(600165)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到“寧夏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日恒力1月11日公告,擬將當前證券簡稱變更為“寧夏生物”。
對于此次更名,新日恒力給出的理由為:更明確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同時增加投資者對公司業務情況的理解和投資判斷。據了解,此前公司獨家買斷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法月桂二酸規模化生產技術,并設立子公司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5萬噸/年月桂二酸項目。根據發展戰略,公司今后將依托上述生產技術,專注于長鏈二元酸的技術創新和下游產品的開發,為未來的發展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
另據公司財報,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新日恒力5萬噸/年月桂二酸項目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已超過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70%。至今年初,公司情況已經滿足交易所關于證券更名的相關規則,即“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名字構成了投資者對公司的第一印象,某種程度上說,其也承載著公司對于自身發展的期許。更早之前,光伏巨頭隆基股份在更名為“隆基綠能(601012)”時就曾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動低碳化能源變革,長期專注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單晶太陽能發電解決方案。”
不過,對“蹭熱點”“炒概念”的更名依然需要警惕。“公司名稱固然重要,但也只是錦上添花。”前述市場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監管機制不斷完善,未來上市公司想憑“改名”實現“改命”的路子,是很難走得通了。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中金公司十大預測錯九個?回應來了
- 一冷一熱:700億面板龍頭業績驟降逾九成 ,硅片巨頭逾77億加碼半導體賽道
- 九安醫療:預計2022年凈利同比增1715.90%至1825.95%
- 新年新氣象 多家上市公司換新名走新路
- 險企“走馬換將” 多家公司高管履新
- 工信部最新發聲!這些領域或將受益
- 周五機構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 11家上市銀行報喜!多家凈利增速超20%
- 韓國發布“K半導體”戰略 全球半導體爭霸戰升溫活期理財七日年化2.6%
- 醫保目錄落地 生物醫藥股獲市場資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