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減持壓力有限 增配科創板空間料打開
科創板開市三周年將至,新一輪集中解禁潮來臨,預計7月解禁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多家機構表示,本輪解禁持續時間較長且以大股東解禁為主,結合減持回報的性價比及大股東減持限制等因素分析,解禁潮對市場的實際影響相對可控,短期減持壓力有限。專家認為,限售股大量解禁也有望提升機構投資者增配意愿,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
迎解禁高峰
機構分析,科創板解禁股份類型主要包括首發一般股份、首發機構配售股份、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上市公司首發原始股份往往會在上市滿一年、三年之際解禁,從而形成短期的解禁高峰。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時隔三年,科創板解禁高峰將至。
據浙商證券(601878)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楊測算,7月科創板解禁市值約為2645億元,其中“大非”解禁規模約為2114億元,占比為80%。從行業情況分析,根據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的測算,一級行業方面,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國防軍工與醫藥生物7月解禁規模居前;二級行業方面,半導體、軌交設備、通用設備、電池和醫療器械7月解禁規模居前。從個股來看,瀾起科技、中微公司、中國通號、杭可科技7月解禁市值規模居前。
“相較前兩年,本次科創板解禁潮應重點關注三方面。”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峻曉分析,單月解禁規模創新高,但增量更多源于非科創50個股,且壓力不及首輪解禁潮;相較于此前解禁集中在7月、8月的情況,此輪解禁潮的持續時間較長,今年下半年月均解禁千億元左右;本輪解禁潮以大股東解禁為主。
不宜夸大減持壓力
市場機構認為,雖然大規模限售股解禁前后,個股或相關板塊容易出現波動,但參考創業板經驗以及大股東減持意愿,科創板解禁高峰到來后,短期內減持壓力相對有限。
參考創業板經驗,不宜夸大解禁潮對市場的影響。中泰證券(600918)策略分析師張文宇認為,整體上難言創業板前三年的兩波解禁潮對其短期市場表現產生了強烈的供給沖擊。在創業板平穩運行三年之后,流通市值比例逐步提升,重要股東減持預期的情緒干擾逐步消退,2013年創業板開始進入以基本面及產業政策積極驅動下的獨立牛市。
此次科創板解禁潮主要為控股股東、實控人持有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綜合考慮減持規定及減持意愿,短期內減持壓力相對有限。張峻曉認為,當前減持性價比相對較低。王楊進一步表示,雖然7月科創板“大非”解禁公司的市盈率不低,但估值分位數處于歷史底部。
從政策層面分析,更長的限售鎖定期,以及對解禁后的減持節奏調整,也使大股東實際減持的短期沖擊相對可控。“解禁后并不能短期快速減持,不同減持模式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比例有不同的限制。從對市場沖擊更直接的集中競價減持來看,新增可減持規模仍主要集中在7月,連續90日可減持上限約500億元,相較前兩輪超1500億的可減持規模,大股東實際減持的短期沖擊相對可控。”張峻曉分析。
打開機構投資者配置空間
專家認為,隨著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數量的增加有望進一步提升科創板交易活躍度。限售股大量解禁也有望提升機構投資者增配意愿,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
當前公募基金與陸股通對科創板仍屬低配,流通股偏低或是影響機構投資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啟堯分析,以公募基金為例,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科創板個股的重倉順序與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關關系。更多籌碼進入流通,將為機構投資者入場提供更好的市場交易條件,也將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
參考前期解禁潮影響,張峻曉認為,無論是節奏還是幅度上,目前討論解禁潮的沖擊可能為時過早,建議短期重點關注“解禁+破發”個股。此外,解禁潮沖擊過后,在科創板“高增+低估+低配”長期邏輯未改的大前提下,新一輪戰略布局窗口將再度開啟。
在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看來,科創50指數的預期盈利增速較快且估值處于歷史較低分位水平。與此同時,2016年以來A股市場個股在1年期解禁以后的表現好于解禁前。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最新部署 落實好政策措施
- 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
- 銀證轉賬被指緩速券商反饋:轉賬狀態為已報的將日終調整
- 逾10家公司披露股東減持計劃 金證股份董事擬減持不超0.81%公司股份
- 樓市重磅!廣州全面取消限購
- 9月30日南向資金買賣前十成交榜
- 國泰君安:股票繼續停牌 推進與海通證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 中信證券:因資管子公司開業,將一般風險準備從母公司報表轉移至資管子公司報表導致金額降低
- 中信證券:致力于踐行國家截略,服務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